臺球人生【王左日記】
4月22日 陰
下午2點起床。
處理了一些工作,進行了一些毫無意義的大腦活動后便無所事事。
蒼蠅不叮無縫蛋,晚八點L的微信來,叫一起臺球。L是一個脫口秀演員,不錄節(jié)目的時候,是全上海約我次數(shù)最多的男人。
猶豫0.1314秒后,出發(fā)。
小學時學會臺球。
那時鎮(zhèn)上娛樂不多,無非游戲房和臺球廳。游戲房是那種紅白機,插卡,有魂斗羅、坦克大戰(zhàn)、超級瑪麗等。臺球桌大多老舊,總有一個桌腿需用折疊的報紙墊,桌布粗糙,阻尼極強。
一槍出去,母球在半程后便開始突然慵懶,沒了出桿時的迅疾與絲滑。最后戛然而止,不愿多走一點,最終停在離目標位置遠遠的地方。像極一個人的少年到中年。
但依然不影響當時的少年們樂此不疲。那時最帥的動作是背后架桿。
初中以后,雖然也打過,但只是零星。
后來再頻繁打臺球,大概是30歲的時候了。那時有兩好友,臭味相投,三人成群,一到夜晚,幽靈街頭,不是喝酒就是臺球。后來,兩好友生了間隙,老死不相往來,三人也就散了。也是從那之后,養(yǎng)成一個不知是好是壞的心態(tài):不再對任何關(guān)系抱有恒定或長遠的期待。隨時準備,準備分離。
這次再撿起臺球,又是10年后了。L是主要組局人,局里有許多他的朋友,其中不乏一些半職業(yè)選手。
這也給了我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。
從前打臺球,主要圖個爽快,特別是大力果斷出桿,目標球“括托”一聲干脆利落掉袋,聲音令人舒爽愉悅。站姿、架姿則都是野路子,更不談高桿低桿。不論高桿低桿,到我都是呲桿。
現(xiàn)在不僅學會入位站姿,握桿拳姿,甚至開始嘗試通過桿法和加塞實現(xiàn)k球和走位。結(jié)果應了那句老話,真是進一步有進一步的歡喜。
現(xiàn)在,打臺球于我而言,已從二維進化為三維,從幾何進化為物理,從情緒游戲進化為思維游戲,從多巴胺游戲進化為內(nèi)啡肽游戲。
但依然不影響輸。
主因還是不擅長分離角。雖然已擅長了分離。
凌晨兩點打道回府。
(封面書法:分離)
上一篇: 場館“無礙”,比賽“有愛”!